中新網8月7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8月7日發表文章稱,以前,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。隨著中國人不斷走向世界,現在可以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。外接式硬碟異國他鄉,人生地不熟,華僑華人靠什麼闖世界?“三把刀”——菜刀(中餐)、剪刀(縫紉)、剃頭刀(理髮),這是不少外國人對華僑華人的印象。
  文章指出,當年老一代華僑背井離鄉闖天下,就是憑藉著“三把刀”打新竹買房出一番新天地。其中,“菜刀”——中餐,最有影響並且持續至今。然而,改革開放後走出國門的新華僑,正在讓這一傳統悄然變成“昨天的故事”。
  從旅日華僑華人群體來看,且不說雇佣3000多名日本人的上市公司主席有之、經營十多家四星級以上賓館的老闆有之,就是開SD記憶卡餐館也開出了“新版本”。
  全球音樂、意大利廚師、法國紅酒、日式服務,最近,一家由旅日新華僑創辦的大型國際餐廳,在東京繁華的池袋地區開業後,車水馬龍、門庭若市,徹底顛覆了日本社會“華人只能開好中餐mSATA館”的老觀念。該餐廳經營者笑稱:“以前是中國人為外國人當廚師,現在是中國人雇外國人當廚師。”
  一個“為”與“雇”的變化,體現的是華僑華人從“屌絲”向“高大上”的轉型,折射出他們適應時代變化的mSATA強大生命力。那麼,華僑華人的力量從何而來?
  文章認為,首先,各界人士不留餘力的長期推廣,讓中華文化逐漸走入世界各國的千家萬戶,為華僑華人經營事業打下“群眾基礎”。此次旅日新華僑開設的國際餐廳,會播放不同民族的音樂。而二胡、古箏等演奏的中國傳統樂曲,始終在餐廳里最具人氣,不僅華僑華人喜歡,日本人也很喜歡。餐廳負責人說,很多日本人光顧餐廳不僅是因為西洋美食,更是因為中華音樂。他們接觸到了很多會問什麼時候播放中華樂曲,並將就餐時間調整到相應時間段。這些曲子是餐廳最好的“促銷員”。
  其次,華僑華人積極與當地文化融合,加速“本土化”,吸引了更多消費者。國際餐廳除了播放中華樂曲,從店長到服務員都雇佣日本人,採用標準的“日式服務”。在服務上,餐廳絲毫不比日本店鋪差。以往,華僑華人在海外開設中餐館,主要雇佣中國員工。雖然中國員工吃苦耐勞,但是對當地文化風俗的熟悉程度,畢竟比不上當地人。新華僑能大膽突破“中國人開餐館雇中國人”這一傳統觀念,全部啟用當地員工,說明他們在“本土化”方面又前進了一大步。
  最後,華僑華人的視野不斷拓寬,“國際化融合”推動事業上臺階。旅日新華僑開設的國際餐廳里,集中了意大利廚師、法國紅酒等世界最優質的餐飲要素,不僅跳出了中餐館模式,甚至不以熟悉的日式料理為切入點,具備了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。顧客們說,在這種國際餐廳里,是“聽中國曲、坐日本桌、吃西洋菜”。
  文章最後指出,從“千店一面”的中餐館,到包羅萬象的國際餐廳,華僑華人在經營上這看似不太起眼的一小步,其實是中華文化與各國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,也是中國人在海外越來越有底氣的重要標誌。(蔣豐)  (原標題:從業身份轉換 新一代華人不再靠“三把刀”闖天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77utqz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