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據《人民日報》報道,近日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在會議上表示,要重視並糾正一些幹部思想上產生的模糊或錯誤認識,比如,有的覺得現在要求嚴了,當幹部不自在,感嘆什麼“為官不易”“官不聊生”,進而“為官不為”,當“好好先生”。“官不聊生”一說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。
  近一兩年來,在反腐敗、反浪費的高壓態勢之下,公車改革也在近日全面啟動,估計接下來念叨“官不聊生”的官員會越來越多。當此之際,有必要廓清“官不聊生”這一觀念的誤區所在。
  一些官員抱怨“官不聊生”顯然是一種“傲嬌”。明白人都會想到,現在所謂的“官不聊生”,對比的既不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公務員,也不是一般民眾,而只是某些官員們以前的“滋潤日子”。公車不能隨便開了、發票不能隨便報了、動輒還會被媒體或紀委盯住,與以往的各種便利各種神不知鬼不覺相比,麻煩許多、清寡許多。
  但官員應有一個起碼的認知,即現在的“不聊生”才算正常,以前的“幸福”其實越了界。當時“幸福”過頭以致越過法律紅線的人,現在已陸續得到反腐利劍的“回報”。“官不聊生”的氛圍下,許多官員心中才會建立邊界意識、紅線意識。
  一些官員現在之所以還不習慣“官不聊生”的生活,可能一是“幸福日子”過去沒多久,記憶猶在,二是對未來仍存幻想,認為熬一熬風頭終將過去。而為了打消這些官員的幻想,首先要長期保持對腐敗的零容忍,更重要的是,將權力一勞永逸地關進制度的籠子。
  從根本上說,改革就是要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”里,掌握權力的官員必然要受到各種制約、監督,“官不聊生”應該是一種常態。“官不聊生”說明,通過反腐敗等措施,改革已經切實發揮作用,而“官不聊生”論在一些地方的官場流行,或許說明,這種論調背後存在一些官員群體對改革、反腐等有抵觸心理。對此,必須保持警惕。
  另外,也要看到,不能因為現在一些官員已經喊“官不聊生”了,就覺得改革已取得成功,可以有所懈怠。其實全面深化改革才剛剛開始,無論是反腐敗的高壓態勢,還是簡政放權、推進司法改革等諸多舉措,都不能因為一些官員的抱怨、怠惰乃至抵觸,而有所動搖。希望有一天,那些官員不再為失去本不屬於自己的“紅利”而懊惱,即使懊惱也會黯然發現,自己早就失去了圖利的手段。
  (摘編自昨天《新京報》社評)  (原標題:[推薦]抱怨“官不聊生”是一種“傲嬌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77utqz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